【华夏宣传网—贵州】讯:最近,应贵州黄平县谷陇镇党委和政府的邀请,笔者商定前往该镇平安村“岩灰洞”去探作一次体验式探访。
平安村在谷陇镇有着很多传奇性的故事,特别是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内容的溶洞文化故事,在这里的苗族口述史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着,如古代抗清故事、建国初期剿匪故事等。不过,这次我们去“岩灰洞”起初探险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它是否具有旅游开发和打造利用的价值,谁知深入这个形成于几亿年前的深洞后,发现它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亮点。
“岩灰洞”位于谷陇镇平安村以东
“岩灰洞”坐落于谷陇镇海拔1300多米的大高山麓一处高约
“岩灰洞”是一个深不到底的喀斯特溶洞,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有深不可测的洞厅和洞道务四周伸展,形如一个巨型的迷宫群。由于受大高山独有的地气的保护,几百或数十年来,前人在洞内行走或活动的足迹还犹如昨天刚刚留下一般。进入溶洞不久,在深不可测前方,通过强光电筒的照射下,我们不但看到了有宽有窄的洞厅的和通道,既有形如飞龙的钟乳石吊,又有巧夺天工的沧海桑田;既有高不可攀的洞顶,又有清澈见底的暗河清泉。溶洞内更为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一座座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在这数十万平方米的长洞内炼制炸药支援国家建设的工厂遗迹。这是我从来没有在溶洞里见过如此庞大阵容的冶炼炸药工厂。据向导介绍,这个冶炼工厂是60年前开办的,本县翁坪乡干部王绍昌在政治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后,被下放到这里组织500余工人在这里连续工作了3年时间。他们一边冶炼炸药,还一边从洞内开采了大量的岩灰供谷陇一带作农业用肥。由于溶洞内受人为开采和烟熏火燎的影响,使整个洞体已经完全被熏成乌黑。尽管整座溶洞群已经失去了原始的光泽,但从当代人这种的改造日月的精神里,我们也不得不对前人的奋斗精神所折服。特别那些保存得十分完好的炉灶、过滤池和用于沉淀炸药有田块还面目依旧。来到这些人为景观面前,耳边和眼前似乎还传来那种人喊马嘶和牛哞车滚的繁忙情景。这些靠着一双双粗壮的大手在山洞内创下奇迹和那种战天斗地,并积极为工农业战线作出巨大贡献的干劲可见一斑。
在这洞厅里,我们还在一些角落里发现一些苗族同胞在洞内被清军杀害后的遗骨。据向导说,“岩灰洞”内那处长眠着上千苗民遗体的地方,洞口十分隐蔽,可惜在1996年的那场百年不遇的水灾中,洞内阴河暴涨,在汹涌的山洪和暗流的冲击下,导致洞口崩塌,现在已经无法进入洞内瞻仰那些被清军镇压的苗族同胞遗骸和古代住民们的生活用品。
平安村岩灰洞可谓是谷陇镇一带溶洞群里的霸主,除了主洞外,还分为许多分洞、子洞、孙洞等。过去有些人带着干粮、背上几捆用于照明的麻杆花了3天的时间都没有找到尽头。从这次考察的洞径里,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和活灵活现的景点,如革蔸寨、革蔸女、梯田墙、黑龙厅、玉皇和王母、菩萨岩、生崽岩、海豚石、飞天船、贝壳崖、冷风口等多处景点,尤其是在冷风口里,一阵阵冷风扑面而来,令人不寒而栗。越往前走,各种奇形怪状的洞厅变化无穷,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各个厅堂时而宽阔高大,时而狭窄难行,俨然一座地下谜宫。如果这次没有向导的带路,当今我们这些外人一定会在里面转得晕头转向,甚至无法找到回头的路径,有可能就永远在里面守洞了!
在这个妙趣横生的溶洞里,每处都有大自然造就的千奇百怪的石墙、石笋、石人、石马和形似飞禽走兽的钟乳石,虽然部分已经被人为毁损,但大多仍风姿卓然,神态迷人。当一行来到大约
这次初次对谷陇镇平安“岩灰洞”的探访,使我们对这座藏身于大山深处的溶洞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发生在溶洞里的抗清文化、近代工业文化等,对研究当地的社会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指望这些洞穴文化在打造生态旅游方面能引起有关方面的兴趣和重视,从开发和保护上使平安“岩灰洞”能早日展示给世人,使这个那浑厚雄奇苗乡溶洞吸引来更多的观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