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宣传网—据:春城晚报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9岁的小军还没来得及穿上新校服,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由于小军生前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帮助,来自大山深处的父母决定捐出他身上有用的器官。昨天,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军完成了器官捐献。据悉,这是全国首例由国际器官捐献专家全程见证的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也标志着我国器官捐献已走向公开、透明的时代。
多国专家集体默哀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曾受助于人
希望儿子死后能回报社会
昨天上午,在与儿子做完最后的道别后,小军的母亲情绪激动,怀里还抱着4个月的小女儿,几乎哭成了泪人。7月31日,小军刚刚过完9岁生日,一个多月后,他最终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了人世、留给了父母无尽的思念。
据小军的父亲介绍,他们一家来自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村,夫妻俩是佤族,都是胶农,前几年因为购买树苗,家里还欠下了几万块钱的债。今年6月,在距离期末考还有几天的时间,小军突然感觉一侧身体不灵活了,走路也开始一瘸一拐。小军的父母带着孩子辗转县市医院,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有可能是脑部占位性病变,建议带小军到省级医院来检查。
“家里没钱,但我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带他到大医院好好看看。”小军的父亲说,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到处凑钱,最终找亲戚朋友凑了2万块钱之后,带小军来到昆明。在云大医院,小军被诊断为“脑胶质瘤”,而且还长在了中枢位置。“医生说这种情况非常危险,要赶快手术,需要十多万元的手术费。”小军的父亲说,他们只在昆明住了一晚,又匆匆忙忙回家筹钱。
一点心愿
盼望孩子器官能用另一种方式重生
小军的叔叔在当地的中学当老师,叔叔把他的情况发到微信朋友圈后,经来自上海的一位支教老师转发,不少上海的好心人纷纷为小军捐款。乡镇、学校也纷纷组织为小军捐款。9月6日,带着筹到的十几万元,父母再次带着孩子来到昆明,此时小军已经昏迷不醒了。
“医生说,手术成功的几率只有50%。”一直陪同他们看病的好友刘小转说,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小军的父母同意了手术,可开颅之后,医生的一番话却让他们陷入了绝望:“情况比想象中要糟,孩子已经没有希望了。”9月18日,经专家会诊,小军已经脑死亡。
对于曾经帮助过小军的人,他的父母一直深怀感激,也不知道如何报答。刘小转说,器官捐献的事情,是他先提出来的。“我在电视上看到,捐献器官可以挽救别人、延续生命。”刘小转说,起初他不敢向小军的父母提起,只是向小军的婶婶建议,婶婶告诉小军的父母之后,父亲很快就同意了,不识字的母亲想了整整一夜,最终也同意了。“娃娃生病了,我们没钱,都是这些好心人帮的忙,他的器官能用在别人身上,我盼望他的器官能在别人身上重生。”小军的父亲含泪说。
共同见证
中国器官捐献走向公开透明
与以往的器官捐献不同,小军整个器官捐献、获取和分配的过程,都接受了多位国际器官捐献领域知名专家和“中国人体器官分配和共享计算机系统”专家的共同见证,这在国内尚属首次。9月20日,来自西班牙、巴西、伊朗的多名重症医学和器官捐献专家,再次对小军进行了系统的检查和评估。评估完毕后,来自西班牙的神经外科ICU主任Dominguz教授代表整个评估团队,与家属进行了沟通并确认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出的“脑死亡”评估结果。
昨天上午10点多,在云南省器官捐献办公室、国际器官捐献专家的见证下,小军的父亲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签了字,并按下了手印。多位国际器官捐献领域的专家,也突破传统惯例,纷纷在登记表上按下了手印,见证这一伟大的善举。
小军所捐献器官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分配,分别给予了一名肝脏衰竭的患者、两名肾脏衰竭和两名失明的患者。
为什么有这么多国际专家现场见证这场手术?记者了解到,这是源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移植技术一直走在西南地区的前沿,在云南省较早开展了肝脏移植和肾移植手术。该院也是我国器官捐献规范化的一个缩影。基于器官捐献的人道原则以及国际惯例,国际专家才到现场进行全程见证。
相关链接
我省正在制定《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
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主任梁云生介绍,去年全省器官捐献达到20例,今年1-9月我省已完成28例器官捐献,全省累计完成73例器官捐献,自愿登记器官捐献意愿者已达到400多人。值得欣慰的是,目前省人大正在制定《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将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器官捐献、移植等各方面的工作。春城晚报记者 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