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宣传网—贵州】讯:2012年4月1日,黄平县浪洞镇后寨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村支部书记指着身边一位女同志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县农业局派出来帮助我们的驻村干部吴忠萍同志,以后我们村的发展就要靠吴同志来指导了,请大家欢迎……
后寨村地处浪洞镇政府以西
后寨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建制村,群众在饱尝面朝泥土背朝天的艰辛中,村民们总是想方设法开展一些“人无我有”的产业来改变穷困的命运,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常常不但没有致富,而且还造成血本无归。村民潘昌国就是其中的一位,2012年,他在外地打工中听说养殖蜈蚣很赚钱,在双手没有丝毫养殖蜈蚣的把式中,就投入3万元购进600组蜈蚣回乡在自家客厅里试养。
由于这种喜阴好凉的物种,一旦遇到气候闷热或打雷的天气时,就会四处乱窜,一段时间下来,蜈蚣不是死亡,就是逃走,潘昌国的蜈蚣养殖很快就失败下来。吴忠萍到村里驻村后,在了解类似返乡创业人士失败的原因,她认为村民目前在没有技术和条件开展特种养殖的情况下,应该从“坐山吃山”上因地制宜上去开创一条适合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为了借鉴他山之石来攻玉,
参会人员认为:如果发展蔬菜种植,以后又如何解决销售问题?大伙都犹豫不决。会后只有年轻党员潘昌祥决定来一次大胆尝试,他把12亩鱼塘放干改为菜地,开始在鱼塘里种萝卜、白菜、莴笋等,仅一季下来,蔬菜的毛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因为种菜会产生大量的非商品菜叶,所以吴忠萍又建议潘昌祥用这些蔬菜“脚料”来养猪。潘昌祥得到这一启示,很快就投资2万多元修建了8间猪舍,2013年出栏肥猪70多头,年毛收入就达15万元。
村里有了种养殖示范户,吴忠萍就趁热打铁地与村两委商议,利用春节期间大量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家过年的机会,她进村入户发动村民返乡创业。在她的动员和鼓舞下,一些返乡民工心里被说得痒痒的,其中浪河印佑军就是一位。2013年初,他投入8万元建起了面积约14亩的6口鱼塘。鱼塘虽然修建起来了,但购买鱼苗的资金又面临困难。吴忠萍闻讯后就主动帮助他到县就业局申请到5万元的扶助资金,使印佑军用这些资金除了为鱼塘添置了足够的鱼苗外,还扩建了5亩鱼塘。从2013年开始,他每年仅卖鱼苗一项就收入6万元,全年养鱼收入达15万元。
为了让村民们在各自几亩薄地上发“土财”,吴忠萍再一次组织村组干、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讨论村里的经济发展大计。有的想从太子参种植上去挖掘致富捷径,但又回眸这几年种植太子参市场风险很大,加之现在种植的太子参田间病害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产量,有的人家因此还负债累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怎样才能有一种投入少、管理方便、经济价值高、采收多年的作物呢?会后,吴忠萍一直在思考着这个困惑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发现有种叫作芦笋的蔬菜,又名石刁柏,只要是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气温在-5℃—
于是吴忠萍在借助村两委组织村组干、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村委会召开安全生产和春耕生产工作会的机会,就把种植芦笋的想法宣传给大家。为了打消群众对销售的担忧,她还提出与大家签订回收合同,而且第一年种植的费用(种子和肥料等,折合现金8仟多元)全部由自己承担,农户只要出劳力和土地就可以实施。当下就有张强、印右军等10户决定分别以一亩来试种。第二天,吴忠萍就在互联网上与中国农科院联系,引进美国杂交芦笋品种——绿龙来试种。但汇出去的0.6万元购回的种子只有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芦笋的栽培方法,2013年6月,吴忠萍还在村里举办了一次芦笋移栽现场培训会,并用自己的决心和传授的技术给村民“打气”和“充电”,使村民在进一步掌握种植技术上,对种植芦笋更加信心满满。2014年的阳春三月,在百花齐放的季节里,后寨村的芦笋也开始到了采收阶段。村民印佑军看到胖嘟嘟的芦笋高兴的合不拢嘴,他除了养鱼外,还决心扩大芦笋种植,于是又整合并流转落实了10亩的土地面积。
随着浪洞一带种植芦笋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凯里市凯棠乡政府不仅带领10多名村干到后寨村来参观学习,而且邻近的旧州镇草芦坪村两委也组织七八户种植能手前来观摩取经。为了把芦笋种植引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吴忠萍与村两委决定筹建浪洞镇第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她上下的奔忙下,合作社很快获得了县工商局的注册并建立起来。村蔬菜合作社的架子搭起来后,吴忠萍又马不停蹄地计划在村里建立一个50亩以上的连片芦笋种植示范园,以给更多的农户提供参观学习的基地。
为此,她在这示范园的筹建工作也下了不少苦心。如为了整合连片的土地资源,吴忠萍先后三次到附近平磨村屯上组马永国家协商租赁土地种芦笋,遭到马的妻子拒绝后,决定另想办法开辟园地,凭着她执着的干劲和不懈的努力,使印右军、张强等村民非常感动,大家又联合出资8万元,购买了4600个营养盘和种子,使50亩的芦笋种植示范基地很快建立起来。
为了帮助村民销售芦笋,吴忠萍跑遍了县城的各大酒店,磨破嘴皮上门推销。因为大家对芦笋这种“洋货”不认识,她就对人们详细介绍芦笋的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为了尽快获得订单,吴忠萍还常常来个“全家总动员”推销芦笋,弄得家人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2015年初,县委组织部任命吴忠萍为后寨村“第一书记”,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因为在带动群众致富的同时,还要协助村支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特别就后寨村党支部年龄老化并造成党员青黄不接的问题,为了使村支部队伍在新形势下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有知识、有能力的年青一代充实到基层组织队伍中来,她主动在村里找到高中毕业返乡的王文志、石正英二人交流谈心,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阐明新型农村党员发展的趋势等。在吴忠萍的耐心开导下,使这两名热血青年于2015年6月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唐大全家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唐芳燕也积极回乡向党组织表达了诚恳的入党愿望。在培养村级后备力量的同时,吴忠萍没有忘记那些曾经为基层党组织作出积极贡献的老党员们,2012年以来,她还手把手地传教老党员周玉龙开展种植蔬菜,先后还拿出800余元的资金和8袋肥料给予帮扶,这名饱经风霜的老党员在感激中逢人便说:“这小吴,实在太能干了,这种从城里来的干部,而且还是女同志,难得!难得!”。
在农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吴忠萍还时常注意村里的社情民意工作,用最大的爱心去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和关注“三特三留”人员。如村民张光莲与其堂兄唐德昭因为房屋建设问题,两家的矛盾闹得很深。尤其是2014年唐德昭家在张光莲家房前建了一栋两层的楼房,由于两座房屋相距太近,屋檐水经常流淌到张光莲家房坡上。长期的积怨让张愤愤不平并经常动辄吵闹。特别是她常以儿子早逝,自己让弟兄欺负为由,天天跑到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告状。虽然乡(镇)村两级通过调解,但她在反悔中又隔三差五去找唐德昭麻烦。这样的情况使村委会感到很无奈,最后决定请吴忠萍试着去把张光莲的心结“诊治”一下。在与张光莲的谈话中,吴忠萍了解到张的儿子因为患直肠癌已经离开人世七八年,儿媳妇又改嫁后,留下一个在旧州中学读初二的孙女与张光莲相依为命。
因为家庭不幸才导致张光莲总怀疑兄弟姊妹看不起她,所以才经常佯作强势、泼耍态度。吴忠萍在对她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中表示,等到她孙女上了高中后,自己一定在经济上全力扶持她,直到大学毕业。在谈心中,吴忠萍还引导说唐德昭毕竟是自家亲兄弟,俗话说“打死不离亲兄弟”,以后无论家里家外有什么大务小事总离不开亲兄弟帮忙,大家要和平相处下去,才能不被人看笑话。通过几次的思想工作,从此张光莲再也没有与兄弟和寨邻闹脸红的事来。
吴忠萍,一位从农业系统中走下农村的“第一书记”,她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和引导群众进行产业调整上找到了强村富民的路子,而且还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为全县驻村干部树立了“暖心、惠民”的榜样。相信在像吴忠萍这样的优秀“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山区的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的天地更加广阔,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足,更加美好。